鹰潭教学专业的叛逆孩子封闭管理学校
鹰潭教学专业的叛逆孩子封闭管理学校
在赣东北的灵山余脉间,一所专注于行为矫正的特殊教育机构悄然伫立。这里的清晨没有琅琅书声,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晨练步伐;教室的白板上除了基础课程表,还醒目地贴着情绪管理流程图。作为鹰潭地区较早探索问题青少年教育的实践基地,这所采用封闭管理模式的学校,正试图为那些在成长歧路上迷失方向的孩子,搭建一座重返正轨的桥梁。
校园深处的心理辅导室内,沙盘游戏与情绪宣泄墙构成特殊的对话空间。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李老师正在记录15岁男孩小宇的变化轨迹:从刚入学时摔碎温度计抗拒服药,到如今主动参与团体绘画疗愈,这个曾因网络成瘾辍学半年的少年,眼神里正逐渐恢复同龄人应有的光彩。“每个叛逆行为背后都是未被满足的心理需求。”李老师的办公桌上,整齐码放着《非暴力沟通》《家庭系统排列》等专业书籍,墙上的成长档案记录着87个孩子从对抗到接纳的蜕变历程。
教学楼后的农耕实践基地里,初三女生小林正跟着老农学习嫁接脐橙。沾满泥土的手套与她曾经染着紫发的造型形成鲜明对比。三个月前,这个因家庭变故频繁离家出走的女孩,如今能独立照料三分菜园。“当看到亲手栽种的油菜抽薹时,她第一次主动给妈妈打了视频电话。”生活教官指着墙角晾晒的芥菜干说,这些由学生亲手制作的农副产品,会定期寄给家长,成为亲子关系修复的特殊纽带。
在多媒体教室的监控屏幕上,24小时动态记录着学生的活动轨迹。这种看似严苛的管理体系下,隐藏着精细化的成长评估机制。教育督导张主任调出一份周计划表,上面详细标注着每个孩子的个性化辅导方案:上午的文化课程采用小班制分层教学,下午的陶艺、书法等艺术疗愈课程穿插进行,晚间的团体辅导则侧重社交能力培养。“封闭不是目的,而是为了创造一个屏蔽干扰的修复场域。”张主任展示的毕业生跟踪数据显示,近年该校学员的家庭关系改善率达76%,复学就业率超过68%。
暮色中的操场上传来整齐的口号声,那是孩子们在进行晚训。月光下,他们挺拔的身影与远处鹰潭市区的霓虹遥相呼应。这所被青山环抱的特殊学校,像一座临时的心灵港湾,用专业的教育智慧为迷途少年点亮灯塔。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再次洒向操场,新的蜕变故事,正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悄然发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