杭州今日热推的戒网瘾孩子素质教育学校
杭州今日热推的戒网瘾孩子素质教育学校
迷途少年的"矫正营"困局:杭州戒网瘾学校调查
在杭州临安的群山深处,一所挂着"素质教育基地"牌子的封闭式学校正悄然运营。校门口没有招牌,只有紧闭的铁门和高耸的围墙,墙头上密布的铁丝网在七月的阳光下泛着冷光。这里是本地家长群中悄悄流传的"戒网瘾圣地",每月收取高达2万元的费用,承诺三个月内让沉迷网络的孩子"脱胎换骨"。
"送进来时孩子眼神都是空的,现在知道叠被子了。"来自杭州拱墅区的李女士隔着探视窗口,看着穿着迷彩服的儿子机械地整理内务,语气里混杂着欣慰与不安。她的儿子小宇曾因连续通宵打游戏被学校劝退,在家中砸坏了三块显示屏。经过朋友推荐,她将孩子送进这所宣称采用"军事训练+心理疏导"模式的学校。
然而记者暗访发现,所谓的"素质教育"更像是军事化管理的变种。每天清晨五点半的紧急集合哨声刺破晨雾,孩子们在教官的呵斥声中完成俯卧撑、折返跑等体能训练,稍有懈怠就会被罚站军姿两小时。课程表上的"感恩教育"被简化为观看苦情电影后写心得体会,"生涯规划课"实际是背诵校规校训。一位曾在此就读的少年回忆:"教官说戒网瘾要先’收心’,我的手机被扔进水桶,有次偷偷藏了mp3,被发现后关了三天禁闭。"
这类机构的兴起折射出家庭教育的集体焦虑。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数据显示,2024年青少年网络成瘾门诊量同比增长42%,暑假期间更是一号难求。当正规医疗资源难以满足需求,这些打着"素质教育"旗号的戒网瘾学校便应运而生。它们往往注册为"拓展训练公司"或"研学机构",避开教育部门监管,却在招生宣传中使用"矫正""转化"等医疗术语。
教育专家指出,网络成瘾本质上是心理问题与亲子关系失调的外显。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吴教授认为:"将孩子强行隔离进行行为矫正,如同割除肿瘤却忽略病因。"去年浙江某类似机构曝出教官殴打学生事件后,省教育厅曾开展专项整治,但部分机构仅更换名称便继续营业。
在这所临安的"素质教育基地",夕阳下孩子们整齐划一的跑步声回荡在山谷。铁丝网外,家长们期待着奇迹发生;铁丝网内,少年们眼神空洞地望着天空。当教育异化为规训,当关爱沦为交易,这些迷途的孩子,究竟是在接受救赎,还是陷入了更深的迷茫?这或许是每个焦虑的中国家长都该思考的问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