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康今日热推的叛逆青少年励志教育学校
安康今日热推的叛逆青少年励志教育学校
清晨六点,汉江水面还笼着薄雾,安康高新区一条不起眼的支路上,却亮起了一排暖黄的灯。灯牌上写着“逐光·少年成长营”,没有“管教”“矫正”之类刺目的字眼,只有一行小字:让每一道裂缝成为光的入口。今天,这所低调运行三年的学校被本地媒体推上热搜,原因不是噱头,而是一段凌晨发布的无人机航拍——夜色中,五十多个少年围成圆圈,中间燃烧的火盆里,他们亲手撕掉写满负能量的旧日记,火光映得每张脸都在发亮。
营地创始人老周曾是西安一所重点中学的心理老师,见多了“问题学生”被标签化后的二次伤害。2022年夏天,他带着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回到老家安康,租下废弃纺织厂,改造成开放式庭院教室:钢板车间刷成靛蓝,留一面墙给孩子涂鸦;仓库屋顶开了天窗,阳光像瀑布倾泻在榻榻米阅读区;最惹眼的是一条三十米长的“情绪跑道”,跑道上每隔五米就有一句手写的“丧气话”——“我就是废物”“没人懂我”——孩子们可以边跑边用喷漆把句子改成“我正在变强”“我值得被看见”。
课程表也叛逆得不像学校。上午九点才起,第一节叫“慢半拍”,孩子们必须躺在草地上听十分钟的鸟鸣与心跳;十点是“拆东西实验室”,旧家电随便拆,拆完得把零件拼成一件能表达当下情绪的新装置;下午是“城市游击任务”,三人为一组,去老城区完成“给陌生人送一句诗”“用落叶拼出今天的自己”等看似无厘头的挑战。心理老师躲在暗处观察,记录谁开始主动问路,谁第一次向路人微笑。晚上九点,所有人围坐在篝火旁,没有批评,只有轮流讲述“今天我哪里比昨天可爱了一点”。
十六岁的阿皓曾是让父母崩溃的“夜逃少年”,来营地第一天就把宿舍门锁踹烂。老周没让他赔,只递给他一把更结实的锁:“试试把它修好,也许你会发现暴力之外还有别的解法。”三天后,阿皓用那把锁做了一只机械鸟,翅膀能动,他把它挂在公共区的树枝上,旁边贴了张纸条——“飞不飞由我决定”。上周,阿皓收到人生第一封来自陌生人的信,是一位晨练大爷写来的:“每天路过看到那只鸟,就觉得今天不会太糟。”阿皓把信纸折成纸飞机,飞进了汉江。
营地没有围墙,却有一条“回家通道”——一条被爬山虎覆盖的拱形长廊,出口处立着一面镜子,镜子上方写着:你看到的不是被改造后的自己,而是本来就发光的自己。今天热推的视频里,最后一个镜头停在这里:一个扎脏辫的女孩走出长廊,回头冲镜头比了个夸张的鬼脸,阳光穿过藤蔓,在她脸上洒下细碎的光斑,像极了一句无声的旁白——叛逆不是病,是灵魂在发痒;而教育不是修剪,是把光引进裂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