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川值得推荐的青少年叛逆特训学校
铜川值得推荐的青少年叛逆特训学校
铜川的黄土塬上,风从玉华宫吹来,带着松脂与麦秸的清香。许多家长第一次听说“青少年叛逆特训学校”时,心里先打了个问号:会不会只是换了个地方把孩子关起来?可当他们走进铜川市耀州区柳林镇山岔口的“塬上·青禾成长营”,疑虑就被一排排亲手搭建的夯土小屋、一面面由学生涂鸦的窑洞墙慢慢化解。这里没有铁门,只有用旧枕木改成的拱门,上面刻着孩子们自己写的四个字——“允许跌倒”。
成长营的创始人叫李砚,曾是西安一所重点中学的心理老师。六年前,他带学生来照金研学,发现不少“问题孩子”在野外生火、搭帐篷时反而比课堂上更专注、更守规则。于是他把妻子在广告公司攒下的年终奖、父母准备养老的二十万元,一股脑投进了这片荒废的苹果园。第一年只收了七个学生,夜里围着火盆讲各自逃学、顶撞父母的“黑历史”,讲到后面竟成了互相支招的“吐槽大会”。李砚在旁边记录,发现所有冲突背后都藏着同一句话:“我想被看见。”
为了“看见”孩子,成长营把一天切成五段:晨跑、劳作、课堂、对话、夜行。晨跑不是简单绕操场,而是顺着沮河逆流而上,跑到哪算哪,跑不动就坐在河滩数石头;劳作是把废弃的苹果枝劈成柴,再把柴烧成炭,用炭笔在麻袋上画自画像;课堂没有语数外,只有“如何拆一台坏掉的无人机”“给流浪狗设计一个窝”这类项目;对话是重头戏,三五个学生围成一圈,轮流做“主角”,其余人只能提问不能评价;夜行最刺激,熄灯后每人发一支小手电,独自穿过三百米的槐树林去取挂在树梢的“勇气锦囊”,里面可能是糖果,也可能是一句“今天你没有发脾气,真酷”。
家长每月只能来一次,不是坐在会议室听汇报,而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一项“不可能任务”:把二十块形状各异的废木板拼成一把能坐三个人的椅子。锯子、锤子、角尺全得孩子教家长用。有位父亲锯歪了,急得吼了儿子一句“笨死了”,儿子愣了两秒,把锤子递过去:“爸,你试试反手握。”那天父子俩拼到日落,椅子歪歪扭扭却坐得稳稳当当。父亲后来给李砚发微信:“我第一次听见儿子跟我说‘慢慢来’。”
成长营没有毕业证,只有“出营仪式”——孩子亲手把写给半年后的自己的信塞进窑洞壁龛,再用泥巴封上。一年后,李砚会寄出这些信。有人收到后才发现,原来当时以为过不去的坎,不过是信里一句轻描淡写的“那天我摔了无人机,但没摔碎自己的心”。
铜川不大,却足够让一群迷路的少年在黄土与星光之间重新找到自己的坐标。若你正为孩子的叛逆焦头烂额,不妨把导航设到“塬上·青禾成长营”,别急着把孩子推下车,先在拱门旁的石凳上坐一会儿,听听风穿过玉米地的声音——那可能是你和孩子都久违了的平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