榆林人气推荐的叛逆孩子封闭管理学校
榆林人气推荐的叛逆孩子封闭管理学校
在榆林城南二十里外的榆溪河谷,有一所被当地人称作“青禾营地”的封闭管理学校。它不在任何官方榜单上,却在家长微信群里口口相传——谁家孩子通宵泡网吧、谁把客厅砸成废墟、谁把班主任气哭,最后都会被一句“送去青禾试试”轻轻带过。这所学校没有校门,只有一圈用旧枕木钉成的围栏,风一吹,松脂味混着沙蒿香,像给焦躁的少年下了第一道镇定的咒语。
营地创始人老白,曾是野战部队的侦察排长,退伍后在北京做过青少年心理干预。三年前,他带着一条退役军犬“坦克”回到榆林,租下废弃林场,把三间砖窑改成宿舍,自己动手焊了铁架高低床。第一批学生只有七个,家长签完协议后把手机扔进铁桶,老白当着孩子的面浇上汽油点燃,火苗窜起两米高,孩子们第一次意识到:这次不是吓唬,是真格。
青禾的一天从五点半吹哨开始。没有广播体操,孩子们得跟着“坦克”绕林场跑三公里,狗停人就停,狗跑人得追。七点半早饭,小米粥配腌沙葱,谁要是把葱挑出来,当天的“静思课”就得多坐半小时。所谓静思课,其实是坐在河谷边的石头上,看水流把枯枝一点点磨成光滑的棍子,老白说这是“让时间替你磨性子”。最初有孩子把石头扔进水里抗议,现在他们会偷偷把好看的石头带回宿舍,给未来的自己写信压在枕头下。
最硬核的课程是“修窑”。把废弃砖窑改成图书馆,从搬砖拌灰开始。十六岁的磊磊曾经用打火机烧过家里的窗帘,第一天搬砖就磨了满手血泡,他把创可贴贴成一排骷髅图案。第十天,窑洞封顶,磊磊用红砖头在窑口拼了个歪歪扭扭的“家”字,晚上抱着“坦克”哭到睡着。家长开放日那天,磊磊妈看见儿子黑得发亮的手腕,第一句话是“妈给你带了防晒霜”,第二句就哽咽了。
营地没有心理老师,只有“夜谈会”。八点半熄灯后,老白搬个马扎坐在宿舍门口,谁想说话就蹲过来。话题从“我爸根本不懂我”到“我想学汽修但怕丢人”,老白永远只问三句话:“然后呢?”“还有吗?”“你现在想怎么办?”去年冬天,一个叫小雪的女孩在夜谈会上沉默了三周,第四周突然开口:“我想把头发染回黑色。”第二天,老白开车带她去市区理发店,回程路过中学,小雪指着操场说:“明年我想考这里的春季班。”
三个月为一期,结业没有仪式。老白给每个孩子一把刻着名字的军刀,刀柄缠着从旧降落伞上拆下的伞绳。去年九月,第一批学生里有六个回到普通学校,一个在汽修厂当了学徒,还有一个去了西安学烘焙。家长群偶尔弹出消息:“我家崽子昨天主动洗碗了!”老白从不回复,他正蹲在河谷边,用孩子们磨好的木棍搭新的葡萄架。风掠过沙蒿,叶片沙沙响,像远处传来的口哨——那是下一个迟到少年的脚步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