铜陵广受好评的戒网瘾孩子成长教育学校
铜陵广受好评的戒网瘾孩子成长教育学校
在皖南的山水之间,一座静谧的校园悄然伫立,它不以恢弘的建筑夺目,也不靠喧嚣的宣传吸引目光,却在无数家庭的口耳相传中,成为一道温暖而坚定的光——铜陵某戒网瘾孩子成长教育学校。这里没有刻板的训诫,也无严苛的规训,有的是一份对少年灵魂的深切理解,一种以爱为底色的成长陪伴。
走进校园,绿意如织,林间小径蜿蜒,教室外的窗台上摆着学生亲手栽种的多肉与薄荷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青草的气息,偶尔传来几声清脆的笑声。这里的孩子曾被屏幕吞噬,陷入虚拟世界的漩涡,眼神空洞,步履沉重。可如今,他们蹲在花坛边给新苗浇水,指尖沾着湿润的泥土;他们围坐一圈,用稚嫩的声音讲述自己心中的梦想;他们在劳动课上劈柴、做饭,脸上第一次浮现出踏实的满足感。
学校的教育从不急于“矫正”,而是先学会倾听。心理辅导老师会陪孩子坐在湖边,看水波荡漾,听风穿过树梢,不催促,不评判,只问:“最近,心里有想说的吗?”一句轻柔的问候,往往能撬动封闭已久的心门。在这里,每一个孩子都被视为独特的个体,而非需要“改造”的问题存在。他们不再被标签为“网瘾少年”,而是被称作“正在寻找自我的少年”。
课程设计别具匠心。除了基础的文化学习,还有自然观察、手工艺制作、团队协作拓展训练。孩子们在木工坊里打磨一块木头,体会耐心与专注;在集体农耕中,明白播种与收获之间的因果。一次春日采茶活动中,一个曾沉迷游戏的少年突然停下脚步,望着满山翠绿,轻声说:“原来真实的世界这么美。”那一刻,他眼中闪烁的不再是虚拟角色的光芒,而是对生命本身的敬畏与热爱。
学校更注重家校共育。家长并非旁观者,而是共同成长的伙伴。定期的家庭工作坊,让父母重新学习如何与孩子沟通,如何放下焦虑与控制欲,重建信任的桥梁。一位母亲曾在分享会上哽咽:“我原以为只要把孩子送进来,就能‘治好’他。后来才明白,真正需要被唤醒的,是我自己的心。”
三年来,数百名曾深陷网络迷途的孩子走出校园,带着清晰的方向回归生活。有人考入职业院校,立志做一名园艺师;有人开始写诗,文字里流淌着对世界的温柔凝视;更多人学会了表达,学会了与家人和解,也与自己和解。
这所学校不是药房,也不提供速效的“治愈方案”。它是一座心灵的驿站,一条通往自我认知的长路。它相信,每个孩子都像一粒沉睡的种子,只需阳光、雨露与时间,终将破土而出,迎向属于自己的天空。
当城市灯火通明,屏幕的蓝光依旧在暗处闪烁,而在这片山野之中,一群少年正以缓慢却坚定的步伐,走向真实的自己。他们的故事,或许平凡,却足够动人——因为那是一种关于重生的温柔叙事,关于成长最本真的模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