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饶目前出色的戒网瘾孩子教育学校
上饶目前出色的戒网瘾孩子教育学校
上饶三面环山,一条信江穿城而过,晨雾升起时,整座小城像被谁轻轻按了静音键。就在这片看似缓慢的土地上,藏着一所不太“网红”却屡屡被家长私下转介的学校——上饶市信州区的“云栖少年成长营”。它没有夸张的广告,大门就是一排旧粮仓改的灰墙,门口一块原木牌只刻了四个字:回到地面。第一次把孩子送来的父母,多半会被这行字戳中,因为他们比谁都清楚,孩子此刻正漂浮在网络的真空里,脚底踩不到一寸实地。
成长营的创办人老周,曾是部队通信兵,退伍后读了心理学,又混过互联网大厂,最忙的时候一天开七个视频会议。2019年,他十二岁的儿子因连续打赏主播花掉家里二十万,妻子气得要跳楼,他才发现自己懂流量、懂算法,却不懂孩子。儿子康复后,他把大厂的期权全卖掉,回到上饶老家,把废弃粮仓改成营地,只收“沉迷网络、亲子关系断裂、常规学校劝退”三类孩子,限额三十六名,三个月一期,不高考、不军训、不念经,只做一件事:把人的“节奏”调回心跳的频率。
营地没有Wi-Fi,却处处是“网”。清晨五点,竹林里的鸟叫就是弹窗;上午孩子们给信江放生鱼苗,亲手把小鱼滑进水面,那一瞬的冰凉比4K高清更逼真;下午是木工课,锯末横飞,每个人要把一块毛糙的原木磨成光滑的“情绪刻度尺”,在上面刻下自己最容易失控的时间点;夜里,老周把大家带到屋顶,关掉所有灯,银河像泼出去的牛奶,他让孩子找一颗最暗的星,盯着看十分钟,再分享“它为什么不亮”——答案五花八门,却没人再说“因为网速太慢”。
最特别的环节叫“拆机”。不是砸手机,而是把一部旧iPhone拆成零件,镜头、马达、电池、逻辑板排成一列,像给巨人做尸检。老周会现场算出一部手机从矿山到用户手里的碳排放,再让孩子给爸妈写一条只有三十字的短信,用拆下的马达做成振动器,亲手装回机身,只要父母回信,马达就震一下。那一下震动,比任何说教都疼,很多孩子在那一刻哭得比马达还响。
三个月结束,营地不设毕业典礼,只给家长一张“慢速通行证”——一张可以无限次使用的“请假条”,上面写着:如果孩子想请假一天去山里发呆,请批准。老周说,戒网不是把孩子拉回现实,而是让现实变得值得留下。去年十月,第一批学生里有人考上美院,有人进了职高,也有人复读,却没人再把自己锁在房间。他们偶尔会在朋友圈发夕阳,配文只有两个字:在地。那是营地暗号,意思是“我此刻脚踩的地,比任何一块屏幕都亮”。
上饶不大,云栖少年成长营更不起眼,但知道的人都懂:当整座城市的霓虹亮起,总有一扇灰墙里的小窗,为那些走失在光缆里的孩子,留一盏不灭的钨丝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