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州非常有名的厌学孩子励志教育学校
徐州非常有名的厌学孩子励志教育学校
在苏北大地,有一所不以喧嚣取胜、却以沉默改变命运的学校--徐州“启航励志教育中心”。它不挂“重点”“名校”的光环,没有整齐划一的操练口号,却在无数家长绝望的泪光中,悄然点燃了一束束重新燃起的希望。
这里的教室没有刺眼的排名榜,走廊墙壁上贴满的,是孩子们亲手写下的“我今天勇敢了一次”“我终于完成了作业”“妈妈,对不起,我错了”。这些字迹稚嫩却真挚,像春天解冻的溪流,缓缓冲刷着被厌学情绪层层包裹的心墙。许多孩子刚来时,眼神躲闪,言语寡淡,甚至拒绝与人对视。他们不是不爱学习,而是被成绩的重压、家庭的焦虑、自我价值的崩塌,压得喘不过气。在这里,他们不再被称作“问题学生”,而是被唤作“正在苏醒的种子”。
教育者们不急于灌输知识,而是先倾听。一位老师曾说:“我们不是要修理一个坏掉的机器,而是要唤醒一个沉睡的灵魂。”于是,心理咨询师与孩子促膝长谈,户外拓展让沉默者在攀岩中找回勇气,陶艺课上,泥坯在指尖慢慢成形,正如内心的秩序一点点重建。有孩子在日记里写道:“原来,我不是废物,我只是还没找到属于自己的路。”
学校没有强制背诵的晨读,却有清晨的静坐与呼吸练习;没有题海战术,却有因材施教的个性化学习计划。一个曾因数学考零分而自闭的男孩,在老师引导下爱上编程,用代码搭建出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;一个拒绝上学两年的女孩,在园艺课中照料一株月季,三个月后,她第一次主动说:“老师,花开了,我想拍下来发给妈妈。”
这里没有奇迹的速成,只有日复一日的陪伴与信任。家长也必须“重修课程”--参加亲子工作坊,学习如何放下控制,如何表达爱而非指责。有些母亲哭着说:“以前我只盯着分数,现在才知道,我差点弄丢了我的孩子。”
毕业典礼上,没有掌声雷动的状元名单,只有一个个走上台的孩子,轻声讲述自己的转变。有人考上职业院校,立志成为心理咨询师;有人回到普通中学,成绩从倒数逆袭至中游;还有人,只是学会了按时起床、主动打招呼、不再用沉默对抗世界--这些,已是最大的胜利。
徐州启航,不制造学霸,却重塑人格;不承诺逆袭,却给予重生的可能。它证明了教育的终极意义,从来不是把所有人推上同一座高峰,而是让每一个迷路的灵魂,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小径,并有勇气,一步一步走下去。
在这里,厌学不是终点,而是觉醒的起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