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州推荐榜首的手机成瘾孩子封闭式学校
苏州推荐榜首的手机成瘾孩子封闭式学校
苏城深处的“数字戒断所”:当青春期遇上屏幕困局
太湖之畔的苏州,园林飞檐与现代高楼交相辉映,这座以温婉著称的古城,近年悄然出现了一批特殊的教育机构。在某本地生活平台的“问题青少年教育”榜单上,一所隐匿于甪直古镇附近的封闭式学校连续六个月占据推荐榜首,家长们在匿名评价区留下“孩子终于放下手机了”“重新找回了笑容”等字句,字里行间透着如释重负的气息。
穿过刻着“知行合一”的石门,青石板路蜿蜒通向校内。清晨六点半,宿舍楼传来整齐的洗漱声,与普通中学不同,这里的每个房间都没有插座,储物柜需经生活老师检查后才能上锁。操场上,二十几个穿着蓝白校服的少年正在晨跑,带队老师手持计时器,不时提醒掉队的学生调整呼吸。“以前凌晨三点还在打游戏,现在能主动早起背单词。”初三学生小宇的母亲在每周探视时,看着儿子晒黑的脸颊,眼眶微微发红。
这所成立于2018年的学校,如今已接收超过300名“手机成瘾”青少年。招生办主任李薇出示的评估量表显示,85%的学生日均屏幕使用时长超过8小时,其中32%出现过情绪失控、昼夜颠倒等症状。“我们不是要彻底禁止使用电子产品,而是重建使用边界。”李薇指着课程表上的“数字素养课”解释道,这门课上学生们需要分析短视频算法如何操控注意力,用编程制作防沉迷小程序,甚至尝试运营校园公众号。
教育区的玻璃教室里,心理老师正在带领团体沙盘游戏。15岁的小芸将一座小房子模型埋在沙堆深处,旁边散落着几部手机模型。“她刚来时拒绝和任何人交流,整天抱着抱枕假装是手机。”心理辅导组长王明说,学校为每个学生配备“成长导师”,通过马术疗愈、非遗手作等课程转移注意力,更重要的是修复亲子关系。每周日的“家庭工作坊”上,许多家长第一次听到孩子说“你们以前只关心我的成绩,现在才问我开不开心”。
争议声从未停歇。有教育学者质疑封闭式管理可能加剧逆反心理,附近居民也曾投诉过学生翻墙出走的事件。校长周志远的办公室里挂着一幅学生手绘的太湖日出图,画的背面写着“谢谢你们让我看见真实的世界”。“我们就像在暴风雨中修补船只,”他望着窗外正在练习书法的学生,“真正的戒瘾,是让他们发现比虚拟世界更值得投入的热爱。”
夕阳西下时,校园广播播放着学生原创的歌曲:“放下发光的屏幕,才能接住天上的星星。”操场上,几个少年正在打篮球,汗水浸湿的校服后背印着校训——“让眼睛看见草木生长,让双手触摸真实温度”。远处的太湖波光粼粼,像极了那些被屏幕光芒遮蔽已久的,少年眼底本该有的光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