揭阳非常有名的戒网瘾孩子励志教育学校
揭阳非常有名的戒网瘾孩子励志教育学校
揭阳城南十五公里,榕江拐了一个急弯,留下一片被竹林和蕉林环抱的老村落。外人若顺着导航一路驶来,多半会在村口的百年老榕树下迟疑:斑驳的指路牌上写着“榕湾学苑”,却没有任何“戒网瘾”字样。只有当地人才会压低声音补一句:“就是那所帮娃娃‘断网’的地方。”
榕湾学苑的前身是清末的“观澜书院”,青砖灰瓦、天井里养着锦鲤。2016 年,一位曾在深圳互联网大厂做产品总监的揭阳人林瀚把整座书院租下,带着六位从部队退役的哥哥、两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、一位前电竞战队教练,悄悄把这里改成了“无网生活实验场”。没有高墙电网,也没有电击、辱骂;门口只挂一块木牌:今日不更新。
进校那天,孩子们先被收走所有电子设备,换上粗布校服,再领一张写着“慢”字的竹牌。林瀚说,这是“断网仪式”,也是“重新开机”。随后三个月,他们每天五点五十起床,跟着退伍兵哥哥跑三公里,跑到榕江大堤看日出;上午在书院里读《史记》《瓦尔登湖》,用毛笔抄一段,再大声念给同伴听;下午下地种菜、劈柴烧窑、做木工,或者把旧船板改造成吉他。傍晚,所有人必须坐在江堤上发呆半小时,看鹭鸟掠过水面——林瀚称之为“空白疗法”,让大脑从信息洪流里退潮。
最让外界好奇的是“电竞转化课”。前电竞战队教练阿斌把孩子们分组,用草绳、竹片、废纸箱做出“真人版王者荣耀”。没有屏幕,全靠跑动、呐喊、战术手势。孩子们第一次发现,原来推塔不靠手指点屏幕,而是靠腿和肺。阿斌说:“让他们把游戏里的胜负欲,搬到土地上、汗水里,再慢慢冷却。”
三个月结束,家长来接人,通常先认不出自己的孩子:皮肤晒成古铜色,掌心有茧,说话时会看着对方的眼睛。林瀚只交代一句:“回家以后,家里客厅也不要有电视常亮,留一盏落地灯、一张木桌,陪他吃完一顿饭。”
学苑不对外打广告,靠家长口口相传。揭阳本地出租车司机老郑,曾把沉迷手游的儿子送进去,半年后孩子考上广州美院数字媒体专业。老郑逢人便说:“不是戒了网,是学会了怎么跟网相处。”
2024 年春天,榕湾学苑悄悄开了“周末返修班”。毕业的孩子可以回来,在江堤上搭帐篷、夜读、弹吉他,手机统一锁进祠堂的铜柜。林瀚说:“断网不是目的,目的是让这群孩子知道,世界辽阔,信号之外还有风声、蝉鸣、母亲的叫饭声。”
如今,书院外墙爬满薜荔,门口那棵老榕树又发了新枝。偶尔有路过的旅人好奇张望,守门的老伯只笑着摆摆手:“这里是读书的地方,也是让孩子们重新学会抬头的地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