承德实力出色的戒网瘾孩子封闭式学校
承德实力出色的戒网瘾孩子封闭式学校
承德北郊的雾灵山脚下,藏着一所并不起眼的院子。灰砖围墙上爬满野蔷薇,铁门常年紧闭,只有饭点时才会飘出淡淡的米香。当地人叫它“静心苑”,却很少有人知道,这里收留着一群被网络“绑架”的孩子。
十四岁的李骁是三个月前被送来的。那天清晨,父亲把他从网吧揪出来,塞进越野车,一路无话。车窗外的霓虹灯渐渐被山雾吞没,李骁的心也一点点沉下去。他以为等待自己的会是电击、辱骂,甚至铁链,可推开静心苑那扇小木门,扑面而来的是一股松木与艾草混合的清香。
没有教官的呵斥,也没有冰冷的铁床。宿舍是八人间,高低铺漆成淡绿色,墙上贴着孩子们自己画的星空。第一天晚上,李骁缩在床角,听见隔壁床的小胖子小声问:“哥,你玩《原神》吗?”李骁愣了愣,摇头。小胖子咧嘴:“那太好了,咱们可以一起种菜。”
种菜是静心苑的“第一课”。每人分到两垄地,种子自己挑,工具自己领。李骁原本不屑,可当他把第一颗西红柿苗埋进黑土,指尖触到潮乎乎的蚯蚓粪时,心里忽然生出一种奇异的踏实感。一周后,嫩绿的小芽顶破薄膜,他蹲在垄边,像守着刚刷出的SSR卡。
下午是木工课。老师傅老赵曾是故宫修缮队的匠人,说话带着京腔,手里那把刨子比李骁的胳膊还长。孩子们要在一周内做出一张小板凳。李骁锯歪了三块板,急得直冒汗,老赵却拍拍他的肩:“木头比游戏诚实,你糊弄它,它就裂给你看。”第七天傍晚,李骁把打磨光滑的板凳端到操场,夕阳照在木纹上,像一条流动的金线。他第一次发现,原来成就感可以来自双手,而非屏幕里的连胜。
夜里九点半,静心苑熄灯。没有Wi-Fi,没有插座,连手表都要上交。李骁躺在黑暗里,听见远处山涧的水声,像无数条细小的弹幕滑过。第一周最难熬,他偷偷用指甲在墙上刻“倒计时”,刻到第七道时,忽然听见小胖子在梦里笑出声,含糊地喊:“我的番茄……红了……”那一刻,李骁也跟着笑了。
三个月后,李骁的爸妈来接他。母亲站在铁门外,攥着手机,眼里满是忐忑。李骁走出来,手里拎着那只小板凳,板凳上搁着两颗通红的西红柿。他弯腰把板凳放在母亲脚边:“妈,你坐,这比我游戏里的皮肤结实多了。”母亲的眼泪砸在木纹里,像一场迟到的雨。
静心苑的墙上写着一行毛笔字:网络是河流,我们是岸。李骁离开时,回头望见那行字被阳光镀上一层毛边,忽然明白——所谓“戒网瘾”,从来不是把河流填平,而是学会在岸边种花。